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123456
3
kN
4
九边
5
@福州大学
6
@i商周
7
@调研纪要
8
@风息了山谷
9
@志云说
10
@宾曰语云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123456
3
kN
4
九边
5
@福州大学
6
@i商周
7
@调研纪要
8
@风息了山谷
9
@志云说
10
@宾曰语云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十万名中国弃婴长大了
看个病要排队两年,癌症都被拖成晚期
不仅要看已抓谁,还须一直抓到没
和范爷分手5年后 , 李晨深夜发文高调宣布好消息 , 终于摆脱了困境!
我亲历的东航MU583空难,迫降被俄罗斯拒绝,美国空军基地伸出援手 | 二湘空间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坚持思政课建设与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同步推进同步出新
Original
李天琪
民主与法制周刊
2024-09-06
>>复旦大学江湾校区校园风光。图为李兆基图书馆。 视觉中国供图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关键课程,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课程中的地位及作用日益凸显。
近年来,复旦大学法学院聚焦新时代育人使命,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引,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法学教育和法学课程深度融合,大力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思政课程建设:既要“看清方向”,也要“站稳脚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指出:“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代讲好思政课,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方法指导。
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杜宇向记者介绍,多年来,复旦大学法学院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法学课程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上不遗余力,大力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工作。同时,在课程建设中紧密结合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的新方法、新思路。
2020年12月10日,为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研讨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交流教学经验与方法,充分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提升专业课程育人功能,一场关于课程思政建设发展的重要会议在复旦大学法学楼202会议室召开。法学院领导及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课程负责人、团队教师等参加会议,围绕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深入探讨“课程思政”深化建设的策略。
在这次会议上,与会人员经过层层分析、重点讨论,形成基本共识:课程思政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学生培养环节中的正确价值引领,因此课程建设过程中更应强调具有德性内涵的学科专业课程建设。法学专业很多课程本身即在传播正能量,需在课程及学科的建设上予以凸显。课程思政建设与学术思考和研究是不可分离的,应在教材体系的建设、研究方向的把握等多方面有所深入、有所体现。习近平法治思想是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在中国大地推进法治建设事业的总结与凝练。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将其与学术研究、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中国成功经验与做法进行学术化、体系化的概括,成为一种可以为法治文明、人类文明有所贡献的学术成果。
复旦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徐瑾表示,课程思政建设要把握住“看清方向”和“站稳脚跟”。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推动新时代法学教学高质量发展,就要坚持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全方位占领法学教育阵地,教育引导广大法学院校师生和法学理论工作者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
开设“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并不仅仅是要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更重要的是要全面提升大学生对法治领域意识形态问题的政治辨别力、政治领悟力,显著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心和定力。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为法学专业学生开展思政课程提供了重要抓手。
徐瑾表示,要看清课程思政已经从初期阶段进入发展阶段,转为内涵式建设阶段,内涵式建设将回归于育人的规律、回归于课堂教学的规律、回归于人才培养的目标;要在课堂“站稳脚跟”,围绕着提升专业课程质量,回归法学教育本身,去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多形式助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
>>2023年5月28日,复旦大学118周年校庆,校友和学生们在光华楼前拍照留影。 视觉中国供图
杜宇表示,复旦大学法学院坚持把价值观塑造摆在人才培养首位,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彰显求真务实、知行合一理念,用知识体系教、价值体系育、创新体系做,倾心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他介绍,在健全和完善课程体系上,复旦大学法学院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法学教学体系,修订学生培养方案。2021年秋季第一次开设本科“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2023年秋季第一次开设研究生“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课程;形成《法学院课程思政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方案,持续推进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法学院所有类别课程的教学,推动修订课件、讲义工作。截至目前,已达成两个全覆盖,即所有课程中100%实现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到课件、讲义、读本或讲授之中,100%的课件或讲义已完成修订。
同时,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加快推动“两大工程”法学系列成果向教材转化。着力推动“中国法学”系列教材,规划新编《法律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教材编写工作,并将其纳入“七大系列百本精品教材”建设项目;完成“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的任课教师教辅讲义编撰工作。法学院还启动了研讨型教学系列教材、实务课程系列教材、全英文中国商法项目英文系列教材等3套系列教材建设,形成了具有复旦特色的原创教材体系。
在编好、讲好、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之外,复旦大学法学院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的重要指示,依托复旦大学“强国之路”思政大课这一平台,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据悉,复旦大学2024年年初创新开设“强国之路”思政大课,邀请名师大家讲思政课,以专业视角讲透强国之路。这种围绕学生立德成才的规律,汇聚配置最优质的教育资源,点燃年轻人学习探究、奋斗成才的内心不灭之火的新颖授课形式,一经推出,便收获广泛好评。目前,复旦大学将“全校共上一门课”升级到“全社会共上一门课”,授课和带队教师达到700余人,搭建了134个现场教学基地,将思政课讲在祖国大地上。
杜宇表示,建设“强国之路”思政大课,是熔铸复旦魂魄、落实立德树人、厚植育人和学术沃土的重要举措,是探索教育教学范式、促进拔尖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丰富习近平法治思想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在复旦大学法学院,学生们不仅有紧扣“国之大者”的“大课”可以上,也有激发思维碰撞的“小班课”可以参加。
复旦大学法学院针对本科一、二年级学生,按学思践悟四步两阶段设计,设校情、学情、国情、社情、世情等教学单元,开设小班讨论课。法学院教师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充分发挥教师的广阔视野、卓越见识、丰富阅历,激发本科生对专业、对学习、对未来的热情。
在思政小班讨论课上,老师们为实现“自由且真诚”的交流,不仅对每位同学的发言做了细致笔记,还会追问他们思考的细节,鼓励同学们深入探究、各抒己见。
担任小班讨论课教师的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赵立行告诉记者,他们在小班授课教学方式上提倡“去中心化”,要求教师要抑制讲课的冲动,充分肯定学生的表达,通过追问达成观点认同,提高研讨效度。
他说:“要突出所研讨主题的思政立意,确定研讨该问题的语境,确定研讨的边界。因为同样的主题既可以从纯粹学术角度进行探讨,也可以在观照思政的视角下进行探讨,我们要求的是后者,从而让学生围绕该问题初步建立起思政和专业的关系,为研讨主题的聚焦提供基础。”
如在“德治与法治的关系”专题课上,他将问题拆解成“如何区分法律与道德”“法治和德治分别有什么特征”“法治与德治的关系类型”“中国为什么坚持德治与法治并举”四个子问题。目的是以学生的专业认知为起点,呈现逐步递进的思维逻辑,从发散思维走向问题聚焦。
他向记者解释:“小班课的教学方式的设计初衷是‘研讨’,而非‘授课’,一定是去‘中心化’的。既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也不是以某个同学为中心。教师既是主持人——引导问题、控制节奏,也是一个平等的参与者——参与讨论。学生才是课程内容的提供者,不仅要表达观点还要论证观点,同时要面对教师和学生的质疑和辩驳,最终形成基于讨论而得的观点认同。”
正是基于以上设计,学生们在专业基础上充分讨论,经过质疑、辩驳并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达成的观点,才会避免空洞、宣教式教育,而最终得出真实、鲜活、宝贵的感悟。这也是复旦大学法学院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工作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之一。
上好思政课 离不开好的教师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怎么上好大学的思政课?这不是一道简单的问答题。有人说,上好思政课的复杂性有时是其他课程难以比拟的。复旦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李世刚表示:“不论是思政课,还是专业课,教学的重心不应是把知识直接摆在学生面前,抑或是直接喂给他们‘吃’,而是要帮助他们完成从自发性到自觉性的进阶。在达到这样的目的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必不可少。”
2020年12月2日,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指导思想的半个月后,复旦大学法学院便召开了第一次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会,法理法史党支部的教师们齐聚一堂,交流讨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体会,更是为谋划如何在接下来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中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
李世刚介绍,自那时起,在文科科研处的指导下,学院与学校党办会定期举办法学院教师“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研讨培训,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同时,组建师生读书小组,由专业教师领读相关书籍,在加强法学教师队伍建设上,以丰富形式取得良好效果。
2023年4月24日,法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以“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系统思维与深刻内涵”为主题,由徐瑾书记主持会议,潘伟杰教授和王志强教授作主题发言。
作为学院“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教学团队的负责人,潘伟杰围绕“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出发点”“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改革开放与中国式现代化为关键点”三方面介绍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的设计与教学内容。他表示,课程是站在法律现象与社会现象的关系上,以问题为切入点进行思考和设计,教学团队始终把历史唯物主义和新发展理念、中国式现代化等问题贯彻在教学过程之中,在课程设计和教学中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王志强则从思想、社会等层面,阐述了在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过程中如何理解中国法的相关内容。
除此以外,由刘志刚老师领读的《中国宪法》、李世刚老师领读的《民法总论概要》、班天可老师领读的《民法典》第五编至第七编、陶蕾老师领读的《环境法治三十年》等,皆达到良好的效果,收获不错的反馈。截至目前,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方面,已组建4个读书小组,累计开展16场读书活动。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立足于大格局,法学院教授潘伟杰参与了上海市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实践宣讲团。2023年10月13日,潘伟杰走进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告诉我们什么?我们怎么做?”为题开展专题辅导讲座,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时代背景、形成逻辑、鲜明特色、理论体系等方面,全面细致地阐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发展脉络。
这是一个由上海市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工作机关,高等院校及法学研究相关单位推荐的领导干部、法官、检察官、专家学者等组成的专家宣讲团体,在这里,潘伟杰同其他39名成员,讲理论、讲政策,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十一个坚持”,以上海法治建设的生动实践为切入点,深入宣讲相关领域法治建设的思路办法和工作成效,运用鲜活素材和法治故事阐释政策、说明道理,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增进对党委政府法治建设决策部署的理解认同,充分运用法治维护自身权益、追求美好生活。
学生说:思政课原来也可以很有获得感
对于院领导和思政课教师来说,最大的舞台不是课堂,而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各个场景。他们不断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旨在让学生成长为有理论深度、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强国“行动派”。
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得知,复旦大学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工作,不仅用好了课堂教学主渠道,还在不断强化思政课的实践成色。这也注定了复旦学子在学习心得上,有着更深的感触和获得感。
自2024年5月7日复旦大学“强国之路”思政大课现场教学环节启动之日起,复旦学子陆续走进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上海数据交易所、厦门国际银行、上海译文出版社等134个现场教学基地,在实践教学的生动场景中获得对现实问题更强的感受力、理解力,逐步提高自主思考与探究能力。
“通过本次讲座,我对于习近平法治思想这一极具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历史意义和时代意义的新思想成果、新理论体系有了系统性的了解和把握。主讲人带领我们回顾了百年党史中的法治一页,使我真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对于法治工作的重视,感受到了作为新时代青年法律人的光荣使命和沉甸甸的责任。”
“法治中国的建设,依靠的不是个人的朝夕之功,而是全体公民的慎始敬终……在今后遨游‘法海’时,我们更当坚守法律人应有之责任,不断增强自身本领,面向实际,深入实践,严谨务实。以苦干实干精神自觉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以上是2021年11月9日,听完上海市法学会时任党组书记、会长,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原党组书记、院长崔亚东为复旦大学师生所作的“法治中国”论坛首场报告会后,2018级本科班赵之深、2019级本科班虞东翰有感而发。
当天,崔亚东应邀走进复旦大学法学院,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做坚定的信仰者、积极的传播者、模范的践行者、忠实的守护者”主题,重点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提出背景、发展过程、重大意义、深刻含义和鲜明特征等五大方面展开讲述,并结合我国法学未来发展方向,提出法学要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引领下开展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并强调法学院校培养德法兼修法治人才的社会责任以及法律人维护公平正义的神圣使命。
崔亚东的报告引经据典、内容信息量大、PPT详实精致、框架逻辑系统深刻,赢得在场师生掌声阵阵。会后,一群由学生组成的特殊宣讲团成员与崔亚东展开热烈交流。
提起这些学生,还要从四年前说起。2020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对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殷切嘱托。复旦大学法学院将学习贯彻回信精神与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结合起来,2020年12月3日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成立习近平法治思想学生宣讲社团,自觉用习近平法治思想为青年成长培根铸魂、为学术研究举旗定向。
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既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着力点。
徐嘉阳同学带来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涂漫漫同学带来的“《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出台始末”、赵昊楠同学带来的“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的中国《民法典》”宣讲团微课程……目前,宣讲团共有讲师15人、指导老师13人,建成17门课程,包括“百年征程”党史学习课程5门、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课程12门、现已在校内外宣讲课程25场,授课对象涵盖复旦大学各院系学生以及周边街道社区居民,听课过700人次,展现了复旦法学学子弘扬法治精神的责任与担当。
学而思、思而践、践而悟。让学生成长为有理论深度、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强国“行动派”,是复旦大学法学院思政课的内核所在。在这条路上,他们仍在不懈努力。
(原题:“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系列报道之三|
坚持思政课建设
与习近平法治思想
概论课程同步推进同步出新
)
文/本社记者 李天琪
来源:《民主与法制》周刊2024年第32期
编辑:郭雨璇 张浩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轻触阅读原文
民主与法制周刊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